3月份煤炭市场情况及4月份走势研判
首先,现代化的智能遥感技术能实现对煤炭资源的精查和详查,利用多维立体成像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煤炭资源的赋存定位、资源储量、有无伴生资源、地质构造、地质灾害,根据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决定采用何种最科学合理的开采模式。
当前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先导,以二氧化碳排放为约束,促进煤炭消费下降。中国煤控研究项目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回顾与展望报告2018》称,在《大气十条》实施的五年里,清洁替代已经从工业领域扩展到民用领域,仅2017年,民用电代煤气代煤约600万户,减少散煤消费近2000万吨。
加快天然气价格改革和储气调峰能力建设,确保煤改气推得开用得起。此外,对重点地区实现总量控制是煤控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加速了地方经济转型。散煤替代的一些措施中,政府投入高、经济性差等。打破行业和企业壁垒,深度挖掘跨部门、跨区域工业余热的低成本清洁取暖潜力。现役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9克标准煤/千瓦时,超过国家设定的2020年煤电平均供电煤耗下降到每千瓦时310克标准煤以下的目标。
现代煤化工一些产品产能投资过度,加剧煤炭消费增长压力。201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从2015年的64%下降到60.4%。各种中长期合同形式,包括季度长协、月度长协以及外购煤长协等均应按照本通知明确的年度长协价格机制执行,价格原则上应稳定在《关于印发平抑煤炭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备忘录的通知》(发改运行〔2016〕2808号)规定的绿色区间以内。
铁路直达煤合同基准价由下水煤基准价格扣除运杂费后的坑口平均价格和供需双方2018年月度平均成交价格综合确定,两类价格权重各占50%。通过煤炭产能置换指标等支持措施,鼓励引导有关方面签订更高比例的中长期合同。对双方协商能够达成一致意见的,按双方商定的意见执行,如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应按以下原则执行:下水煤合同基准价由双方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协商确定,对协商不一致的,仍按不高于2018年度水平执行。鼓励产运需三方不断创新衔接方式,多签直购直销合同和有运力保障的三方合同。
对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购销合同签订和录入网络系统的,原则上不再保留运力。发改委指出,下水煤与铁路直达煤合同定价机制。
发改委称,要早签、多签、签实中长期合同,中央和各省区市及其他规模以上煤炭、发电企业集团签订的中长期合同数量,应达到自有资源量或采购量的75%以上,且不能低于上年水平。对外购煤长协确因采购成本较高的,价格应不超过黄色区间上限这个去煤化,我的理解他的动机是好的,就是说煤炭有那么多造成了污染的问题,只要不用它,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二氧化碳我们治理了,应该说煤炭的排放问题就好很多了。
到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已经完成6.4亿千瓦,占全国燃煤电厂装机的65.3%,再一点就是煤炭还能清洁转化,不但能清洁燃烧,煤还可以变成油,变成烯烃,变成乙二醇等化工产品,实现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到2017年底煤制油产能达到800万吨/年,烯烃800万吨/年,煤制气51亿/立方米,乙二醇270万吨/年。之前有些矿确实非常落后,但我们都把它逐步淘汰了。长期看,煤炭产量占了中国一次能源的75%,消费占了65%,煤炭职工在当时困难的条件下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应该说是艰苦奋斗、勇于担当,满足了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
减煤的难度不在于煤炭本身,而在于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现在煤炭至少还起到下列作用:资源丰富产能大,可以保证供应,当在其他能源供应不足时,或者北方地区冬季供暖需求量大时,可以迅速用煤来补充,能救急。
包括利用二氧化碳来充填,或者用于油井,但是现在都处于一个试验阶段。现在国内也有好多单位的专家、院士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也在做各种各样试验。
现在煤炭在量上是足够用的了,甚至产能过剩,但是整个能源的资源是不足的,石油和天然气还需要大量进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煤炭必须克服它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它的发展。它可以给它一个延后期,促进它更好的发展。社会上有一种叫去煤化的叫法,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原煤炭工业部副部长濮洪九在2018能源年会暨第十届中国能源企业高层论坛上表示,目前情况下要科学的、可控的、可持续的来减少煤炭的用量,煤炭减量需要精准规划,否则可能落成像去年出现的华北的让气代煤,结果气不足的情况。正像周恩来总理表扬煤矿工人为国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
能源革命不是取消煤炭,而是让它发展的更好,转变为绿色低碳的清洁能源。我过去在煤炭部工作,我们一直是背着煤炭供应不足需要增产的压力,了解缺煤产生的困境,所以那时候压力特别大。
整个的这个工作面就有一个巡视员在下面巡视,实现了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化开采,现在全国已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达到70多个。一直延续到现在,煤炭还依然占了主体能源的地位。
所以这个事在历史上有经验的,我们曾经经历过,当年大庆油田开发以后我们国家油多了,是那个时候就把油来替煤发电,干了不到一两年,结果油不够了,怎么办呢?又让煤代油。可以起延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发展洁净煤技术让煤炭低碳化我的看法是大力的发展煤炭的洁净煤技术,使煤高碳变成一个低碳的产品,煤炭的开发更加友好,就是绿色开采,搞好生态保护。所谓商业化就是它的可靠性,还有它的经济问题。因为必须有新的能源来取代它,因为能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需求的绝对量是逐渐在增加的。
所以我觉得煤炭的事既复杂也简单,认识到煤炭现在它不是过去那个状况,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所以我的观点是,目前情况下要科学的、可控的、可持续的来减少煤炭的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因为能源涉及到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取暖,这个是立竿见影的事。能源革命促使煤炭向清洁能源发展但是目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我们国家提出能源革命,作为能源的主体,煤炭也必须革命。
这个革命的理解是什么呢?就是革掉煤炭过去粗放式的开发和粗放式的使用造成污染的命,就是革它落后的命,促进它向清洁能源的发展。目前很多地方都在煤改气,天然气代替煤炭当然好了,关键气量不足啊,可能主观愿望是好的,所以我觉得不顾国情,不考虑实际情况,不科学的进行计划,盲目的搞这些东西,都容易出问题。
过去我国一共有8万个煤矿,现在是7000个以下,而且现在很明确的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落后的在逐步关停取消。党和国家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以煤为主的格局,只不过比例会下降。煤炭量那么大,你怎么样让它减少是个趋势,但是你必须要在这个清洁能源和这个可再生能源上下大工夫,这个工夫就是使它尽快成熟成为一个商业化的产品。
煤炭的特点是一燃烧,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应该说这些污染治理都比较好了,现在重点要治理的就是二氧化碳。所以一个要看到煤炭本身的变化,另一个要看到煤炭的清洁利用。
现在所有的分歧和议论,无论是去煤化还是保留煤炭,关键还是看煤炭如何利用,这就需要根据国情来考虑这个问题。中国是历史上是用煤最早的国家,在汉朝甚至更远的时候就有记载。
如何看待煤炭多呢?关键是煤炭怎么用。作为煤炭它有两面,好处就是给人类带来了光和热,带来了动力,缺点就是如果你不是科学的开发和使用它,它会造成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